翻譯:
國安基金 難安股市?
記者/林靜枝 攝影/沈清影
國安基金規模5000億元,已被立委關切是否有跟進台股成長的必要。
民國89年,國安基金成立時,台股總市值8兆,如今,台股規模已達71兆;以國安基金的規模,面對對等關稅風暴,還有安市的能力嗎?
EN
翻譯:
EN
記者/林靜枝 攝影/沈清影
國安基金規模5000億元,已被立委關切是否有跟進台股成長的必要。
民國89年,國安基金成立時,台股總市值8兆,如今,台股規模已達71兆;以國安基金的規模,面對對等關稅風暴,還有安市的能力嗎?
近四兆的全球半導體設備商機,台灣工具機業者看得到,吃得到嗎?
央行的外匯管理被立委指為台灣資產管理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立委羅明才質問,外資要來台灣投資,資金進出卻這麼麻煩,怎麼跟香港、新加坡
對此,央行有話要說。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強調,外匯管理政策的核心目標是維持金融穩定,他表示,我們當然樂見台灣金融業發展,但國際資本流動具有高度波動性,不能單純只看開放,而忽略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嚴宗大強調,央行已逐步調整部分外匯規定,例如提高特定機構的換匯額度,但仍須兼顧市場穩定。
交通排碳量甚至超過工業
具有醫師背景、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蘇清泉表示,缺藥問題極其複雜,必須先釐清,是缺獨門藥,還是某項藥品數量不夠?若只是量不夠,可從同成分的他牌取代,這部分與醫師及民眾的用藥習慣有關;但若是缺獨門藥,背後成因就與原料供應、地緣政治有關。
蘇清泉進一步說明,台灣的原料藥主要靠進口,當兩岸或國際情勢緊張時,將面臨無原料可製造,但台灣原料藥生產成本很高,為防日後無藥可用,仍需鼓勵國內藥廠生產原料藥,此次健保改革,鼓勵國內生產的原料藥,健保價加乘10%,如此,是否有藥廠願意投資,增加產能,將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蘇清泉表示,這次健保藥價給付改革,對促進國產藥品尤其是學名藥發展,確實提供國內藥廠投入研發與製造新藥的誘因,除了有條件給予台灣首發新藥優惠核價,也加速新藥從藥證到健保給付時間,從24個月縮短為12個月,改革新制也將帶動台灣醫藥衛生發展,讓國人更快有藥品可用。
同為社福衛環委員會委員劉建國指出,缺藥問題可從兩個層面探討;在用藥給付方面,現今各大醫院與藥廠之間存在藥價差的情況,食藥署除需確保提供穩定品質的藥品,也需改善國內用藥導向,讓醫師與民眾對國產藥有信心;其次,缺藥牽涉藥品供應鏈的穩定性,現在,除了食藥署,健保署應檢視手中可用的政策工具及費用來源,就此提出相關因應措施。
在醫藥領域鑽研數十年的醫藥專立委陳昭姿則直言,「缺藥問題,食藥署應負最大責任!」立委陳昭姿表示,食藥署是全國藥品管理專家,若在查廠時,發現問題,不能「不做為」,應該仿照國外的作法,直接在網站上公告周知,且嚴格稽核藥廠需改善的部分,而不是只查廠未監督,怎麼可能發生「廠方長期無法改善就讓它停業」的情事。
「食藥署缺乏警覺性,未能及時察覺該藥品市占率過高或存在壟斷情形,亦未深入探究其原因,導致問題發生後影響重大。」陳昭姿認為,若發現藥廠無法維持品質時,可以向健保署反應價格給付的合理性。
十分關切缺藥問題的廖偉翔立委指出,缺藥成因很多,不見得是單一的因素,立委能做的就是透過修法,藉由健保藥價的調整機制,讓各種缺藥的風險降到最低,也就是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和法規制度,穩定藥品供應市場,保障所有病人不會因為缺藥而健康權益受損;同時,維護醫師的用藥權,讓醫師在面對各種疾病時,有更多的武器可以選擇。
解決缺藥問題,強化國產藥發展,顯為重中之重。蘇清泉強調,對於即將過專利的原廠藥,國內藥廠可積極介入研發,若成分及效果相同,沒有必要再負擔高價的原廠藥;在此,醫師和民眾或許對國產藥有疑慮,但台灣製藥研發、PIC/S GMP生產品質把關、TFDA嚴格審核,我們應該要有信心。
同時,蘇清泉指出,台灣西藥製劑品質符合國際標準,政府可以協助推動外銷。據海關出口資料顯示,台灣西藥製劑已外銷92個國家;國貿局資料則達85家,並已有數十家藥廠通過美國、歐盟與日本等PIC/S GMP查廠,並銷往美日等國;未來,政府落實南向政策時,應推動「以醫帶藥」的醫藥合作,讓台灣藥廠走向全世界。
為了鼓勵台灣藥廠投入原料藥的製造生產,蘇清泉認為,經濟部應獎勵投資,國科會則提撥經費補助。另外,健保藥價核定需合理,才能跟得上世界潮流;別因藥價過低,將新科技、新藥阻絕於台灣,對老百姓不公平。
對於國產藥發展,劉建國認為,政府雖提出相關鼓勵國產藥的配套措施,但仍取決於藥廠本身的發展策略。再者,台灣許多藥品原料仍需倚賴進口,加上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大舉升高原料進口的不確定因素,應正視此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國際原廠藥與國產藥之間存在藥價落差,確實需要提供更多協助。此次政策針對學名藥提出實質鼓勵措施,以及對必要藥品在當年度不調降健保藥價,這些措施有助於穩定國內藥品供應,可些許減少地緣政治帶來的缺藥風險。
陳昭姿則點出點出藥界本身的問題,她指出,國產藥廠數量太多,小小的台灣學名藥廠家數超過144 家,導致業者之間競爭過於激烈,為能擠進醫院市場,彼此削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能因成本無法負擔而放棄生產,執政者應正視此一問題
廖偉翔則認為,一顆新藥的研發動輒幾億美元,而且,還不一定開發的出來;所以,他非常認同對於首發新藥在健保核價時加價的鼓勵措施,以及鼓勵國產藥品在品質上精進時對於藥價的保障。未來,將持續觀察新制度實施後,是否能達到政策擬定時的目標要求,以便隨時進行動態調整。
記者/陳秀芳 攝影/鍾聿
各大醫學中心急診室塞爆的驚悚畫面,迫使衛福部緊急提出應變方案,並於立法院新會期開議伊始,即由衛福部長邱泰源親赴社福衛環委員會報告。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中藥市場被嚴重低估,關鍵因素在於法規未能與時俱進,市場被僵化地兩分法,處方及成藥幾乎瓜分所有市場,更符合全民利益和中藥產業發展的指示用藥卻少得可憐=
召委林宜瑾排定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定國國科會主委及數位發展部就「人工智慧(AI)推動現況及未來方向」,林宜瑾、洪孟楷、萬美玲等委員,競相質詢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有關人才議題,但主委回覆,核心人力約需4000-5000人;但各行各業都應培養AI應用人才,所以,人才永遠不夠;這個回答,顯然未獲委員滿意。
缺電問題,是是非題,還是申論題?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很難就事論事。在立法院內的答覆,不僅在野黨立委不滿意,連美商會也有意見。
陳超明委員提及台版晶片法,關心本土晶片大廠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林岱樺為地方中小企業請命。提醒經濟部不可輕忽900多萬中小企業員工的權益。
陳培瑜為中小企業發聲,表示,這一波AI熱,令中小企業十分擔心就此邊緣化。
編輯/胡赤真 攝影/鍾聿
經濟部長郭智輝6月5日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強調,台灣現階段不缺電;再言,發展AI會是以綠電為主;又說,台電經營,電價應反應成本。
只是,次日,美商會立即公佈2024白皮書,表明有超過7成成員擔憂綠電供應,再強調,商會成員反應
為地方產業請命 向來不遺餘力
關心AI發展 不落人後
發展AI 人才培育尤為重中之重
質詢官員:機械業出口下滑 可有對策?
記者/劉偉藍
在立法院鬧得沸沸揚揚的《財劃法》修正,確實讓16個非直轄市的窮縣市大翻身。甚至,有3個非直轄市新竹市、新竹縣以及彰化縣,所增加的統籌分配款金額210億、185億、181億,還超過六都中的台南市,此次,台南市僅取得163億元。
原先的統籌分配款,16個非直轄市中,大多低於百億元,僅雲林縣、彰化縣、屏東縣等三縣超過100億元,其中,連江縣僅拿到個位數7億元的分配款;修法後,彰化縣破300億元,逼近修法前的台南市322億元,而新竹市、雲林縣、屏東縣、新竹縣、花蓮縣、南投縣、苗栗縣等7縣市也超過200億元,成長金額不可謂不大。
另外,增加的分配款絕對金額,有11個縣市超過百億元,僅5個縣市不及百億元;成長率更有7個縣市破百分之200。
看來,擱置25年的財劃法修法,確實為窮縣市送暖,接下來,就要看這些窮怕了縣市,拿到巨額分配款,將如何善用。
顏寬恆委員關心的事,接下來的台美關稅談判,就可見分曉。
面對關稅議題,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趕忙為董座解危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被詢及是否掌握上市櫃因應關稅風暴的情勢
外交部長林佳龍認為,各個部會都有外交功能,台灣成功的產業建設經驗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都是新南向國家熱於引進的台灣經驗。